为激发国际学院学生创新创业热情,提高创新创业能力,进一步推动国际学院第三课堂建设,提升实践育人成效,2024年1月26日下午15:00,国际学院邀请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集团经济与产业组织研究中心主任胡汉辉教授为同学们开展“以赛促教的创新创业教育”的讲座。
会议伊始,胡汉辉教授指出“创新创业教育对我们而言或许虽是耳熟能详、但尚不能得心应手”。他通过带队参加创新创业竞赛的真实案例帮助同学们直观的理解什么是创新创业教育,并通过介绍“东南大学冬令营”勉励同学们,数字时代给创新创业教育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要接受数字经济时代给大学创新创业带来的挑战与机遇,他指出同学们需要努力去跨越创新创业教育的彭罗斯阶梯,多角度看待问题,从四个角度详细介绍了以赛促教的创新创业教育。
一是创新创业教育首先是教育革命。胡汉辉教授提出,创新创业教育是教育管理体系的全面变革和创新,要努力让学生看到更广阔的世界、找到更值得追求的未来,探索更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他认为,大学教育应包括四个课堂,第一课堂是教室,第二课堂是校园,第三课堂是社会,第四课堂是世界。大学阶段除了“读专业”之外,还可以争取做五件事:大骨班、志愿者、挑战杯、辩论赛、名校游。
二是“以赛促教”是创新创业的一种方式。胡汉辉教授指出,“以赛促教”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方式,创业是不拘泥于当前资源约束,寻找机会,进行价值创造的行为过程。创新创业教育包括三个方面:“创新创业人生”的理想教育、“岗位创新创业”的责任教育、“自主创新创业”的能力教育。他认为要通过创新创业竞赛来促进理想教育、责任教育和能力教育,而不仅是能力的教育和训练。他鼓励同学们要积极主动参与“挑战杯”大赛,并分享了东南大学的获奖案例,共同学们参考。
三是 创新和创业是一对孪生兄弟。胡汉辉教授强调“创新创业”是从“问题”开始的创新链,创新要打破传统、创业要转换思维。在竞赛中,评委更关注问题的提出者是学生还是教师,提出问题是创新创业的“最初一公里”,只有这“最初一公里”是自己的索契,才能有信心和动力完成。
四是创新创业教育与比赛的关系。胡汉辉教授表示创新创业是事关一生的生活方式,创新创业比赛项目的出发点是创新,要以学生为本,注重加强对学生理想、责任、技能的教育,同时,要“结合专业、长期坚持、形成特色”。他通过案例讲解,勉励同学们积极参加比赛,加强与优秀学生交流学习,努力锻造自身能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讲座结束后,同学们与胡汉辉教授交流了创新创业方面的思考和疑惑。
本次讲座干货满满,不仅激发了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类相关赛事的积极性,也开拓了学生的创新创业的思维和视野。
图文:水霖 李想 刘心宁 孙丝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