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一带一路”国家审计研究院在国际学院举办了本学期第二期seminar。此次seminar邀请了来自世界银行东亚和太平洋首席经济师研究中心的曹彧博士分享了题为“The widening bamboo curtain? Evidence on China-US technological decoupling”的研究成果。本次seminar由郭焕修老师主持,国际学院部分任课教师、研究生代表以及来自南京审计大学经济学院的教师代表参与了研讨。
曹彧博士的学术分享聚焦于当前中美技术脱钩的现状,运用数十年的国际专利合作与引用数据,构建了衡量中美技术依存度和技术脱钩的指标,研究了中美技术脱钩的趋势、原因和可能的影响。曹博士认为,中美的技术脱钩实际上在2000年就已经开始,随着中国创新能力的大幅提高,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对于美国的技术依赖程度不断降低。中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和美国的技术封锁并没有显著加速中美技术脱钩。但是,2018年美国商务部公布的“实体清单”可能会对中美两国企业的专利产出产生不利影响。技术脱钩趋势不仅损害中美两国的技术创新,还会对东亚国家产生重要的溢出效应。因此,中美技术脱钩不仅会对中美两国造成损失,还可能破坏全球科技合作和互利共赢的格局。
与会学者纷纷提出了自己对于解决中美技术脱钩的看法。黄娜群老师对技术脱钩指标的构建提出疑问和进一步改进的建议。郭焕修老师对专利数据可能存在的选择偏差以及应该注意的结果解读提出建议。蔡宇杰老师从管理学的角度提出在后续研究工作中,可以加入企业管理的角度研究政府补贴对企业创新行为的影响。
作为南京审计大学国际学院“一带一路”国家审计研究院系列学术活动之一,seminar旨在为审计相关领域的国内外专家学者提供一个共同的学术交流平台,推动审计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一带一路”国家审计研究院将继续举办类似的学术活动,不断扩展国际学术影响力,为推动国际审计学术交流做出更大的贡献。
文字:琚珂(2022级国际审计专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