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是新四军的诞生地,也是中国革命摇篮之一。1941年1月,新四军在历经了“皖南事变”的磨难后东进盐城、浴火重生,迅速成长为华中抗战的中流砥柱。
为坚定“红色信仰”,助力红色文化成为铸魂育人的精神动力,培育对家乡、党与祖国的热爱之情,南京审计大学“鹿鸣鹤舞”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于7月10日至7月31日深入江苏省盐城市开展调研活动,踏访新四军纪念馆、盐城中学革命老校区,探寻革命故事,重温铁军精神。
小组成员在新四军纪念馆的合照
7月23日,南京审计大学“鹿鸣鹤舞”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前往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新四军纪念馆参观学习,了解盐城当地独特的红色文化,挖掘中国共产党革命先驱留给后人的宝贵精神财富。
政府筹资建立的盐城新四军纪念馆是全国唯一的专业性新四军纪念馆。该馆的展览大厅是一座现代化的建筑物,蓝白相间的“N4A”臂章的设计引人注目,镶嵌在展厅正门两侧旗彩的花岗石阴雕画生动再现了新四军在盐城重建军部的历史场面。
作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等爱国教育实践示范基地,新四军纪念馆是广大团员青年开展爱国主义学习教育活动的重要基地。“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这是周恩来在“皖南事变”后愤然写下四言挽诗。在与副馆长周志明的交谈过程中,组员们了解到新四军在“皖南事变”爆发以及长期在国民党顽固派和日伪军夹缝中生存的情况下创部是何等艰难。通过考察学习,组员不仅对新四军的历史有着更深刻的了解与感触,更从中积极挖掘具有盐城特色的新四军铁军文化。其中新四军铁军精神的核心内涵,是“铁的信仰、铁的担当、铁的意志、铁的纪律”,其最显著的特点集中体现在一个“铁”字上。
团队成员跟随周副馆长学习
“听党指挥铁的信仰,是新四军铁军精神之魂,是新四军铁军精神的核心;报国为民铁的担当,是新四军铁军精神的主旨;逆境制胜铁的意志,是新四军铁军精神的基石;集中统一铁的纪律,是新四军铁军精神的本色。”而盐城作为新四军浴火重生的地方,迅速成为华中敌后军事指挥和政治中心。正是这段历史,锻造磨炼了老一辈盐阜区民众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勇于拼搏的精神品格,而这种精神也成为长期激励盐城人民创新创业、创先争优的力量源泉。
小组成员通过馆内新媒体设施学习新四军历史
通过新媒体,团队成员仿佛穿梭到了历史长河中进行一场跨越时代的对话,感受到了新中国的来之不易,也领悟到了一代代共产党人的初心永远不变,中华儿女从古至今的重要任务便是保卫祖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勿忘国耻,才能使中华民族变得越来越强!
在结束新四军纪念馆的参观后,团队成员们启程前往盐城中学毓龙路校区。盐城中学诞生于民国年代,发展于抗战的战火之中,在风雨漂泊中艰难鼎立。其中,毓龙路校区更是盐城中学现存校区中最具有红色革命风采的。盐城中学是部分团队成员曾经的母校,为了能更好地在盐城中学探访新四军的历史与精神,团队成员在开展前还进行了详细的资料收集工作。
小组成员在学校内的新四军文化传承遗迹——共青山前合影
组员在烽火纪念碑前采访老师
团队成员们后在办公室内与老师进行了更深入的交流,钱老师表示:“新四军文化和铁军精神是盐城中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她郑重地拿出了盐中曾经的老照片。对比曾经与现在,组员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红色铁军文化在盐城这片大地上的深刻影响,以及这片大地上的人们对红色文化的重视与传承。
组员们在办公室内采访
红色文化是在革命战争年代,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并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习近平总书记曾专门强调:“共和国是红色的,不能淡化这个颜色。”在经历了此次暑假社会实践后,本团队成员真切地感知到红色铁军精神实实在在融入了盐城的文化氛围中。其在盐城当地沉淀、积累、形成、发展,最终有了以地名界定的红色标识。盐城政府重视发挥盐城红色文化的文旅价值的同时,不忘寓教于乐,将盐城特有的红色文化融入在盐城人民的日常生活与教育中。将盐城红色文化作为一种教育资源,扩展其传播教育的受众面。红色文化是德育的有效载体。盐城政府注重对广大青少年知识灌溉的同时,又加强情感培育,使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
团队成员在校园内参观
盐城红色文化资源内容丰富,每一处革命遗迹、每一件珍贵文物、每一个红色故事、每一堂生动讲课都是鲜活的教材,都折射着革命先辈崇高理想、坚定信念、爱国情操的光芒。在盐城,处处都能感受到红色文化、革命精神的熏陶。身为新时代青年,组员们在此次实践后也颇为受益,不仅深入理解认识了先辈们为之奋斗的事业,也学着并逐步培育起勇于担当的使命和责任!
文字:王子听、孙梓文
图片:李明轩、陈亦
指导老师:徐臻元
编辑:郝梦
审核:姜德波、王静